港大研究 三分一人有高血壓
快樂有助控制病情


回上頁

【本報訊】香港大學研究推算,本港有三分一人口有高血壓,但只有13.6%人透過求醫服藥有效控制血壓。專家指長期嚴重高血壓可致心臟病及中風,市民應多了解自己血壓水平。研究更發現,鄰舍關係融洽及快樂指數越高,血壓受控的機會越大。記者:陳沛冰

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參與研究的「愛+人」計劃,隨機抽樣訪問16,039名20歲以上人士,以及為他們量血壓,最後以15,357人為有效數據分析,有31.6%即4,846人有高血壓,但只有約一半獲醫生確診,當中約70%人有服藥,在服藥人士中只有661人有效控制血壓。換言之,在血壓高的人士中,只有13.6%有效控制血壓。

證實「一半定律」

隨年齡增長患高血壓的人口比例增加。20至24歲年輕人士中,只有5%人患高血壓;至45至54歲人士中,有31.3%人患高血壓;繼而大幅增至55至64歲人士中,有一半人患病。受荷爾蒙影響,男士患病機率較女性高。

研究又指出,當鄰舍凝聚力指數及快樂指數每增加一分,血壓受控機會分別高10%及3%。抑鬱指數每增加1分,被確診高血壓風險高5%。家人和睦指數每增加1分,確診患高血壓機會便低1%。

港大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梁卓偉表示,研究證實港人的高血壓、確診以至服藥有效性呈現「一半定律」,即高血壓人士只有半數獲確診,確診後逾半服藥,當中只有一半人有效控制,結果只有不足兩成患者能控制血壓。去年本港約有4萬人死亡,當中約四分之一死於與高血壓有關的心臟病、腦中風、腎病及腦退化疾病。

梁又指,不少病人因對高血壓認知不足而延醫,市民可購買量血壓計,自行定期量血壓,若發現異常應盡快求醫。今次研究顯示心理及情緒與高血壓有密切連繫,但暫時未知兩者因果關係,會進一步作研究。

臨床心理學家胡潔瑩博士表示,當人有壓力時,血壓自然上升。曾有研究發現,社交支援越少,精神健康越差,越易患冠心病;而冠心病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,顯示身心健康有相互關係。

轉載自 蘋果日報 | 2012-12-14 A22| 健康與醫療